课程设计坚持“从需求出发、以项目为载体、以产出为导向”的原则。校园里,学生一方面走进训练馆,了解球员体能、战术布阵和裁判规则,另一方面走进灯光、音效、摄像机位、轨道导播的工作区,亲自操刀直播流程。学员不再只是观众,更成为内容的创造者、观众的引导者和商业价值的放大者。
课程模块包括:直播技艺(前期筹备、现场控场、导播台操作、镜头语言)、解说与叙事(从新闻报道到人文讲述的叙事转化)、比赛数据分析(以射门、控球、传球等关键指标讲解战术意义)、后期制作(字幕、特效、画面剪辑、音画同步)、多平台分发(电视、网络、社媒的剪辑风格差异)、观众互动与社区运营(直播间互动、评论区管理、粉丝经济)、体育传播法与伦理、基础体育科学与康复常识。
与此核心课程还覆盖管理学、市场分析、品牌传播、商业谈判、英语或其他外语能力,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赛事的全链路生态。实训环节尤为重要:学校建设了专业的模拟转播室、采编演播、虚拟场景和数据房,学生在真实比赛或校内友谊赛中进行全流程实操;也与职业联赛、体育媒体合作开展实习与短期任务,锤炼现场决策能力与团队协作。
师资队伍由职业转播人、资深体育记者、数据分析师和市场运营专家组成,他们带来的是“真刀真枪”的案例和第一手经验。教学方式强调跨学科融合,鼓励学生在一个赛季内完成从前期筹备到节目上线的完整项目,形成个人作品集。评估以过程性任务和成果导向评价为主,强调学习的可迁移性,而非单一的考试分数。
毕业作品通常是一套完整的直播节目包,其中包括解说脚本、镜头语言设计、观众互动策略、数据解读报告以及可落地的商业方案。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体育媒体、赛事运营、俱乐部公关、品牌赞助和新媒体团队等岗位就位,甚至走上自媒体与创业的道路。

随着5G、AI、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,足球直播正进入智能化、个性化的新阶段,课程也在不断迭代:引入AI剪辑助手、观众情绪分析、虚拟现场及多角度解说等模块,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多屏时代吸引用户、提升留存率和转化率。

就业与发展路径广泛而清晰:从事职业联赛的电视台或平台的直播、解说、数据分析、节目总制片、现场执行、赛事公关、品牌合作与赞助策划、体育新闻采编、赛事运营与票务、以及新媒体内容开发与运营。学校通过校企联合课程、实习基地、行业讲座、比赛评审、国际化交流等形式,搭建学生与行业的桥梁。

课外还有个人作品展示会、海外研学、国际赛事志愿者机会等,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人脉网络。毕业生往往在入职初期就能承担关键角色,逐步成长为能独立策划、执行、评估一场涉及多方利益的直播项目的复合型人才。
校园资源与成长生态同样重要。学校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体系、导师制、学业与职业发展咨询、奖学金计划,以及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机会。对热爱足球、愿意挑战自我、愿意把媒体、数据、技术三者融合的人才,这样的课程提供了一条高效的成长路径。未来,随着产业格局的持续演进,学子们将把体育精神、技术能力与商业敏感度结合起来,成为推动足球传播走向更高水平的中坚力量。